close

【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】李白故裡遇李百 熱衷賣字做慈善

第七屆新聞學子重走中國西北角接力采訪活動

古有李白出蜀遊四方,今有李百入蜀居青蓮。人們愛李白,或愛其詩歌磅礴大氣,或仰其品性瀟灑不羈,卻鮮有外鄉遊客離開故土,定居千裡之外的李白故鄉。來自黑龍江的李百,就是這樣一位安居李白故裡,建亭賣字的人物。

一人亭中坐,聽音東北來

李白故裡江油市青蓮鎮,位於綿陽市城區以北,是綿陽市重點打造的“國際詩歌小鎮”。太白碑林與李白出生地隴西院毗鄰,是青蓮鎮的重要景點。夏日炎炎,正是青蓮鎮的旅遊淡季,太白碑林景區遊客寥寥。在一片無人經營的小吃攤點附近,景區南大門處一傢名叫“李百詩亭”的小亭子格外顯眼。

李百的詩亭上貼瞭許多他自己創作的詩詞和對聯,兩側貼有他的自我介紹和媒體對他的報道 解佳偉/攝

亭子四面貼有詩詞對聯及剪報,亭內空間僅七八平米。一位須發斑白的男子端坐在案幾前,面前是鋪開的宣紙,他便是詩亭主人李百。“一講李百一李白,一位凡夫一位仙。二講李百比李白,一在平地一在天。”他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。

李百操著與四川方言迥異的東北口音,將他和青蓮鎮的故事娓娓道來。談話間,他不時吟唱自己創作或改編的詩詞與故事。“白發的老婆婆,鐵杵把針磨。她告訴你有瞭恒心和毅力,人生的道路上,總會有收獲······”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便被他改成朗朗上口的歌曲,偶爾走過的遊客被歌聲吸引,駐足欣賞。


李百不僅台中環保證照申請僅會寫李白的詩詞,在看完電視劇《蘇東坡》後,他寫瞭一副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 解佳偉/攝

足記遍南北,江油伴李白

李百原名李洪斌,今年57歲,是黑龍江省青岡縣人。他從小就熱愛古典詩詞,尤其喜愛李白的作品,後來甚至將自己的名字也改為“李百”。成年後,李百進瞭部隊工作,一待就是13年。從部隊復員後,他進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工作瞭10年。兒女成年之後,為瞭追求心中的詩詞理想,李百辭瞭職,開始在全國各地奔走取材。

他先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的孟薑女廟附近住瞭一段時間,後來又輾轉去瞭山東、海南。2006年10月,出於對李白的熱愛,他來到李白的故鄉江油市青蓮鎮定居。和景區負責人協商之後,他在太白碑林南大門前建瞭一個“李百詩亭”,以出售詩詞字畫為生。李百還將自己的經歷寫成瞭一首《一字詩》,貼在瞭詩亭的窗戶上。

剛到青蓮鎮時,李百隻是學習作詩寫字,並不拿來出售,因此收入並不穩定,生活拮據。“有時候饞肉,拿兩塊錢去買,人傢都不賣給我。”後來李百就把他寫的字和詩放在詩亭裡,讓來往的遊客指出不足,然後再修改,就這樣一點點成長起來。2007年秋,李百賣出瞭他的第一份詩作:“滿目黃花滿眼春,亭前梅放暗香沉。一簾幽境一簾夢,半是神仙半是人。”

現在的收入比當初好瞭不少,但李百和他的詩亭並沒有太大變化。他至今仍用著一款老式的直板手機,隻能打電話、發短信,李百戲稱它為“智障台中污染簽證環保證照申請手機”。


2008年汶川地震,太白碑林景區受災嚴重,李百也被迫離開江油。災區重建後,李百第一時間返回青蓮鎮,發現自己的詩亭還在原處。

“政府還給我發瞭一床毛毯和被子,給瞭我200塊錢。”他聽說書法傢范曾靠賣字畫捐給災區1千萬,而自己卻在拿救災用品,覺得有必要學習范曾,為公益事業獻上一份力量。

從2011年8月起,李百開始給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捐款,用於援建貧困地區的“母親水窖”。李百表示,自己每月最少捐1千元,旅遊旺季收入高就捐得多些,最多的時候捐瞭1萬元。截至2017年7月,李百作為母親水窖終生捐獻志願者,已經捐出瞭100多台中毒性化學物質簽證口母親水窖。


李百向記者展示他捐款給“母親水窖”的捐贈證書這樣的證書已經攢瞭厚厚的兩大本 解佳偉/攝毒性化學物質簽證

夕陽西下,雲層遮住陽光,微風吹過,消解瞭暑氣。幾名遊客從山上下來,路過李百詩亭,和李百聊起天。興之所至,一位年輕遊客拿起詩亭內的橫笛吹起一首不知名的曲子,李百側耳傾聽。聽罷,他又悠悠唱起。“靈山聖水,魂牽夢繞,別無他想。”正如李百自己所說,一亭一人,簡單,也不簡單。

蘭州大學校園記者 劉嘉靖 李若 王鈞 解佳偉 指導教師 魏占興 郭翠玲 王臻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2EE14247F062396A

arrow
arrow

    kcpftuww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